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 不断重启怎么解决的 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2024-01-24 2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提到“共同体”这一概念,如“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2017年10月24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两个概念的理论基础

  “共同体”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学科的重要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表达。马克思在著作中曾提出并阐释过共同体思想,把前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共同体称为“自然的共同体”,把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共同体称为“虚假的共同体”,认为无产阶级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重申了这一思想,并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概括为“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的组织形态将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这个“真正的共同体”,实现全人类的最终解放和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自秦汉时期起经过两千多年绵延至今,尽管中间经历过波折,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如同他另一篇文章《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里提到的“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作为客观实在,是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经过自在发展、由多民族汇聚而成。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中华民族已发展成为共休戚、共荣辱、共命运、共存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种拥有着几千年延续不断文明的历史共同体,是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围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主题,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总路径,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看出,中国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包含着共同的责任担当、安全需求、发展需求、文明对话需求、生态利益五个方面的内涵,同时也遵循着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向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形态中的“自由人联合体”这一“真正的共同体”更靠近了一步。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紧密相连。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在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的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也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存在着传统共同体概念中的地域、民族等差异,但都强调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发展理念等。

  马克思主义对于民族问题的立场不仅是从本国人民的利益出发,同时也会考虑全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拥有着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尚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凝聚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建立在各民族“各美其美”基础上的“美美与共”,同时这种共同体意识也不对外产生排他性,中华民族的崛起在世界上树立了和平共处、永不称霸的理念。达则兼济天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终会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利益和世界文明发展贡献力量。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契合了马克思主义追求全人类解放的目标,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倡导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奋斗目标。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

  两个“共同体”思想的世界意义

  自然界公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而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社会领域的客观存在,同样对维持社会平衡意义重大。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是维护世界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民族工作领域致力于筑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还是外交领域致力于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对世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理念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了文化百花齐放,所透射出的理念反击了所谓的“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从20世纪50—70年代,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框架下的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并间接对西方国家消除种族歧视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尊重多元、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经验已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借鉴。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理念的提出,回应了时代的需求,顺应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趋势,同时也是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有力驳斥。自20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论断不绝于耳,一些西方国家妄图通过压制中国发展来继续维护“西方中心”的全球格局。近代以来的各种现代化理论,如“西化”或“欧化”论、现代化过程论、工业化论、现代化模式论等,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西方中心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立在共同体本位基础上,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桎梏,以全人类的现代化而不是部分人的全球化为追求,是目前为止最具包容性、最有关怀力的全球化理论。世界人民完全有理由相信,比起一些有着漫长殖民史和血腥侵略史的西方国家,一个从没有殖民和侵略过其他国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是更值得信任和交往的国际伙伴。自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巩固深化全球伙伴关系,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从情感和历史上,还是理念和实践上,中国都向世界证明了追求和平、共同发展的本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